首页 热点 > 综合 > 正文

川渝合作养好“一头猪”


(资料图)

猪粮安天下,同为生猪养殖“大户”的重庆与四川,如何协同做强生猪产业,让老百姓端牢“肉盘子”?8月9日,在重庆召开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技术交流会上,川渝两地专家深入交流研判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共商战略合作并签署协议,共同养好“一头猪”,携手推动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技术体系是服务于产业的,科研与生产要深度合作。”交流会上,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红跃介绍,近年来重庆做好“一头猪”文章,打造了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等众多国家级平台,打响生猪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绿色高效养殖、重大疫病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建立了国家级、市级“荣昌猪”保种场、备份场,创建了全国首个地方猪种标准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加速推进了生猪全产业链提质升级。

在技术支撑与市场拉动下,重庆近年来生猪生产实现稳步增长。2022年,重庆全年出栏生猪1904.4万头,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生猪加工能力也越来越强,目前重庆共有500余家生猪加工企业,年加工量可达2000多万头。

四川一直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2022年,出栏生猪6548.4万头,保持全国前列,较上年增长3.7%。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何志平表示,四川省立足生猪产业科技创新,成立了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团队,建立了种猪性能测定中心,自主培育的“川藏黑猪”配套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四川省生猪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与会专家认为,川渝两地生猪产业发展亮点突出,但仍存在不足,一是广度不够,团队以学术型专家为主,需加大产业专家、企业家的参与力度;二是高度不够,要思考如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会议提出,川渝两地要强化合作意识,创新合作机制,推进项目合作,在政策支持下,共同策划、申报、立项。同时,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在生猪种质资源、智能化养殖技术、产业化经营模式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

现场,重庆市与四川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共建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协同推广项目。按照规划,将建立川渝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合川黑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内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其中,川渝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是联合组建的一个生猪健康养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将聚焦猪品种培育与繁殖、猪病防控、猪营养与饲料、养猪设施设备、猪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共研共建共享,推动川渝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标签:

精彩推送